其实只有林见鹿自己,才不懂得林见鹿这三个字在当下的含金量。
韩山平和张合平的确是在考虑发起成立一下民营的电影公司,北影厂那边包袱沉重,上面每年会给一定的拨款,但伴着拨款而来的,是相对应的拍摄任务,别看北影厂被认为是当下国内最大的国营制片厂,但已经僵而不死很多年了。
全靠上面拨点款,才能勉强动弹动弹,拍几部应制片子而已。
而事实上,当下国内的境况,又岂止是电影厂呢?
大大小小的艺术团体,自建国后陆续成立,计划经济时代都活得好好的,别管能耐大小,只要进了体制,就都有一口饭吃,结果最近这十来年,不行了,整个体制一下子撑不住了——有路子、有能耐能去走穴商演的,那日子过得当然好,再不然就是接私活儿呗,去给人拍广告、拍MV,甚至去给人搞婚纱摄影,又或干脆去给那些私营的公司干活儿。总之,要想赚钱,你只能八仙过海!
适应不了新形势的,大则剧团裁员,小则一天饿三顿。
若非如此,刘晓丽堂堂拿过“五个一工程奖”的国家一级演员,会沦落到去给一个歌星当伴舞?说白了,其实舞蹈演员更没有出路而已!
然而,个人尚可机灵点儿,跟着形势走,只要活泛些,总归饿不死,一个偌大的北影厂,又该怎么机灵点儿?
韩山平被提到这个职位上,是带着改革的重大任务的。
但大的不容易推动,之前多年老友张合平就向他提议,北影厂多少拿一点钱出来,做个引水,争取能引入民间有能量的资本,他这边也会联合首都市这边的一些单位出资,比如首都电视台、首都电视艺术中心、首都市电影公司和首都文化艺术音像出版社,大家把力量合在一起,合资做一家公司——老树那边虽快枯死,却依然盘根错节,砍树既不敢亦不能,那就让老树发个新芽,借由民间资本的灵活,看能不能争取个一线生机。
由此,两人有了这个计划,名字都起好了,叫紫禁城影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