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哥又不是外人,他听见了没关系,再说,抱怨的又不是我一个人,就是厂里的不少领导也会抱怨,工资都多少年没变了?”苏小娟道。
“干着一点劲都没有,活再多,干的再好,也是那么多工资,别的人三天两头请假,干的活少,拿的还一样。”
“要我说,这工资制度就不合理,不能这么来,哪能只按照等级开工资?得按照做的事开工资,按照茅台厂的收益开工资才对。”
苏小娟对茅台厂的一些制度有抱怨。
这不是她一个人的情绪,茅台厂不少职工都有,就是让她小心说话的杨艳,心里也有怨言。
只不过杨艳比苏小娟更为小心谨慎,没有这么堂而皇之的说出口。
才二十出头,杨艳在心思方面却要成熟不少。
“周厂长来了后,情况不是好转了吗?干的多的,干的好的,给了奖励,能多些钱。”杨艳见劝不动,而且的确是事实,便道。
茅台厂职工的收入,在1956年工资制度改革后,按照规定来说,除了工资一项,还应该加奖励以及计件,但1966年开始,就只有工资,计件和奖励都没了。
计件和奖励被说成是物资刺激和钞票挂帅,都被批判了。
平均主义盛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