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陈浩反对,陈洪兴也没多说,他家也能多分,自然是愿意的,便又问道,“3辆自行车的人选,你心里有数了吧?是不是有什么说法?”

        “是有数了,其实发福利这事,我也是临时起意的,3辆自行车发下去,也是为了让分田到户的仪式办得更响亮,让过来的记者,还有公社宣传部门的人有东西可以拍,有东西可以写。”陈浩说道,“怎么发肯定不能乱来,得要兼顾到位。”

        “我也是这个意思,公社那边介绍过来的同志,是不是要至少发一辆自行车,这样公社的领导脸上也有光,要是一辆不给发,到时候公社的领导对咱们难免心里有想法,这样不利于生产队往后的工作。”陈洪兴说道。

        关于自行车的发放对象人选问题,他跟陈浩的看法差不多类似。

        当了这么久的干部,人情关系这些,也多多少少能悟出一些东西。

        “我也是这个意思,我俩的想法是一致的,是要考虑这个方面的问题,具体的人选我心里也先有了个计较,说出来,你看看合适不合适,要是不合适,咱们就再召集队委里其他的干部,一起商量,一起投票确定。”陈浩先跟陈洪兴通气。

        “人选方面你一个人决定就行了,决定好了跟我说一声,让我心里也有个数,办事的时候也好知道怎么去做,离着分田到户仪式开办就3天的时间,手头上还有不少的事情要忙,用不着召集队委其他干部再商量,他们肯定也都是支持你的,而且他们也不一定能看出来这里面的道道。”陈洪兴说道。

        他让陈浩只管说想法,说人选。

        意思就是支持陈浩的想法,人选方面他只需要了解就行。

        “那我就先说一说,你看有没有道理。”陈浩说道,“一个是食堂的周柱坚,他是公社那边推荐过来的,作为公社领导推荐的代表,工作做的也不错,得要分1辆自行车。”

        “另1辆自行车,分给陈小婷,她是红旗生产队的村民,哪怕现在户口迁到了上海那边,但是她先前在红旗生产队,她的根也在红旗生产队,还考上了大学,又是女同志,先前还当过队委的记工员,干的活也都很好,非常认真,获得了村民的一致好评。”

        “最后则是你,你是队委干部,在生产队干了这么久,农业方面的工作一直做的不错,该给你分1辆自行车。”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