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真的做了“文抄公”,就相当于是剽窃了别人的研究成果,哪怕是前世的周昀都没有干过这种事情,更别说现在了。

        而且,凭他现在的智商,想发几篇顶刊,很难吗?

        收回有些发散的思维,周昀继续道:“现有的边缘AI部署我总结为以下三类:

        1.模型压缩,这是最直接也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理解为将一块充满水分的海绵强行挤压变小,主要的方法一般有量化、剪枝、知识蒸馏,不过这种方法也有一个缺陷,那就是模型的性能会变差。

        2.边缘资源管理与调度,简单来说就是智能地分配和优化边缘计算设备,如服务器、传感器、网关的算力,以高效、低延迟地执行AI任务,但是这种方法会带来数据安全和隐私问题。

        3.适应性AI系统,这是我自己定义一种方法,即设计一种框架,让大模型能够自行优化,缩小,达到能够部署在边缘设备的方法,通俗来讲就是用AI调教AI。

        这也是我提出的AgileEdge的主要思想。

        当然,我所说的方法都是软件层面的,不管怎么设计,其终究都是受限于物理设备,

        但是在我看来,如今的算法还远远没有触及到现有物理设备的上限。”

        听到这里,一同参加面试的四位学生已经有点麻了。

        满脸的问号已经不足以形容他们的懵逼。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