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八十年代,又相继育成了津杂2、3、4号,实现了第二次更新换代。
就在这篇文章里,又提到侯峰团队育成了津春1号黄瓜品种。
最近,侯峰院士所在的黄瓜研究所也被国家科委命名为‘黄瓜新品种技术研究推广中心’。
对津研和津杂系列,陈家志都不熟悉。
但对津春,他了解一二,这是国内很优秀的黄瓜品种系列。
然而,和进口的种子一比,就有点不够看了。
从今年开始的往后十年,国内黄瓜种子也基本由外资种子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
直到2006年,同样由天津黄瓜研究所育成的津优35号诞生后,才打破了国外品种的垄断。
尤其在西北、西南地区广泛种植。
前世,南片一组组长李明坤就是津优35号的忠实拥护者,除了他,那几年蓉城还有很多农民喜欢种津优35。
产量高、抗病虫害能力强,关键价格还亲民。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