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中文 > 历史小说 > 隋唐王朝 >
        120柴荣即位

        却说赵匡胤带兵回朝,到王府见了柴荣,柴荣大喜。

        次日周主坐朝,文武齐聚。赵匡胤在朝门外候旨,有黄门官进朝启奏,周主即宣匡胤见驾。匡胤领旨到金阶朝拜,口称:“万岁,臣赵匡胤奉旨领兵剿叛,高行周自刎,现已将他的首级取来缴旨。”周主传旨:“将高贼首级取来朕看。”承御官奉旨将首级取出,放在盒内转到驾前。周主定睛细看,果是真实。但见他面目如生,颜色不改。周主冷笑道:“高行周啊高行周,不想你也有今日!你往日的英雄气概哪里去了?”言未已,只见那首级二目圆睁须眉乱动,把口一张,呼的一声风响,喷出一股恶气来。吓得周主往后一仰两腿一登,牙关紧闭双眼直翻。两边内侍惊慌无措,连忙扶住齐叫:“万岁爷苏醒!”叫了好一会不见醒来。没奈何,连着龙椅抬进宫中,扶持寝卧龙床。急召太医院医官诊视,下药调治。周主服药之后,直至半夜方才苏醒。

        周主被高行周首级怨气所冲,致成重疾。残冬已届,周主勉强支持,亲飨太庙,自斋宫乘辇至庙廷,才行下辇。由近臣扶掖升阶,甫及一室,已是痰喘交作,不能行礼。只得命晋王柴荣恭代,自己仍退居斋宫。夜间痰喘愈甚,险些儿谢世归天,幸经良医调治始得重生。越日就是广顺四年元旦,周主又复强起,亲至南郊,大祀圜丘。自觉身体疲乏,未能叩拜,只好仰瞻申敬,草草成礼,礼毕还宫,御明德楼,受百官朝贺,宣制大赦,改广顺四年为显德元年。内外文武百官加恩优赉,命妇并与进封。周主经此一番劳动,疾愈加剧,以此臣下不能进见,终日忧惧,众心惶惶,及闻晋王典掌内外事权,人心方安。

        却说后周朝里,郭威还有一个外甥,叫李重进。李重进不仅年龄比柴荣稍大几岁,而且早就手握重兵,战功卓著,很早就有了自己的班底和显赫的威望。此人心高气傲,绝不肯屈居人下,郭威为了确立柴荣的继承人身份,每次正规场合当着朝臣的面,都要命令李重进向柴荣下跪朝拜,李重进心中不服,可又无可奈何。

        柴荣总握内外兵柄,每日在府中办事,人心少安。忽由澶州牙校曹翰入都见柴荣,拜谒已毕,即与柴荣密言道:“大王为国储嗣,当思孝养。今主上寝疾,大王不入侍医药,镇日在外办事,如何慰天下仰望呢!”

        柴荣不禁大悟,便留翰居府代决政务,自己入侍禁中朝夕侍奉。

        郭威病重。他自己知道难以恢复,便嘱咐柴荣说:“我不行了,你赶快替我修建陵墓,不要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别去惊动扰害百姓,不要用许多工匠,不要派宫人守陵,也用不着在陵墓前立上石人石兽,只要用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就可以了。安葬后,招募附近百姓三十家,免除他们的徭役,让他们守护陵墓。陵墓前替我立一块石碑,上面刻几句话,就说我平生习惯于节俭,遗诏命令用衣瓦棺。”又告诫柴荣说:“我从前西征时,见到唐朝帝王的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这都是由于陵墓里藏着许多金银财宝的缘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上,陵墓到今天还完好无损。你到了每年的寒食节,可以派人来扫我的墓,如果不派人来,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以。但是,你要叫人在河府(今河北省河间县)、魏府(今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今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这件事你切不可忘了。”接着,他大封群臣,命柴荣继位说:“我看当世的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他俩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我死也瞑目了,如果你违背我的话,我将不会赐福给你。”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任命柴荣为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即以王判内外兵马事),任命镇宁军节度使郑仁诲为国防部长(枢密使),同时速诏中央殿前禁军总司令(殿前都指挥使)——外甥李重进入宫,当面向柴荣行跪拜之礼,确定君臣名分,并嘱咐李重进用心辅佐柴荣,共保江山。

        当天,郭威咳喘不止,口吐鲜血不能言语,待至深夜一命归天。

        郭威死后的庙号为太祖。郭威一共在皇位上坐了三年,从正月里称帝,正好又在正月里病逝,终年五十一岁,葬于嵩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