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说安审琦生于公元897年,字国瑞,父亲是后唐振武军节度使安金全。振武军是从朔方军中分出来的一个节镇,自然心向河东李克用,不断为河东输送精兵猛将。安审琦作为振武军输送的童子军来到后唐庄宗李存勖身边。此后他与马上皇帝李存勖一起南征北战、逐鹿天下,先是担任义直军使,后又积功升任义直军指挥使,成为李天下身边一位受器重的沙陀军官。
公元926年,后唐明宗李嗣源任命其义子李从珂为河中节度使。李从珂奏请调安审琦到自己麾下任河中牙兵都校。可不久后李嗣源又找借口将其调回朝中,担任归化军指挥使。
公元930年九月,东川节度使董璋与西川节度使孟知祥相继叛变中央,李嗣源任命女婿石敬瑭为帅,带兵入蜀讨伐两川叛军,安审琦充任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可惜第二年无功而返。后来安审琦被改授为龙武右厢都校,遥领富州刺史。
127安审琦命丧小妾
明宗死后,李从珂即位,安审琦以次将的身份,追随张敬达出兵攻击困守太原的石敬瑭。老石一面坚城死守,一面向契丹请求援兵。契丹人出兵五万入援,与唐军撞在一起。安审琦拼死杀出重围,逃入晋安寨中。契丹兵与石敬瑭兵合一处,随即包围了晋安寨。
起先晋安寨固若金汤。可是存粮很快就吃完了,主帅张敬达强自支撑,副帅杨光远先动摇了。这货找到安审琦,让他做掉张敬达。对于这个要求,安审琦说啥也不同意,打不过契丹已经够丢脸了,杀死主帅性质就不一样了。杨光远找不到枪替,只好亲自下手。杀死了这个心如生铁的主帅,然后率众向契丹投降。石敬瑭收拢晋安寨中的唐军精锐,浩浩荡荡地向洛阳挺进。再然后中原改朝换代,安审琦这些后唐罪臣全部洗白成为后晋的功臣。
石敬瑭这个儿皇帝做得一点儿都不光彩。他一面讨好契丹干爹,一面拉拢各镇节帅。石敬瑭对于同为沙陀人,且出身军事世家的安审琦比较看重,封其为检校太傅、同平章事,充任治郓州(今山东东平)的天平军节度使,同时兼任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让一个降将担任侍卫司的使相级指挥官,足见石敬瑭对安审琦毫无芥蒂,且信任有加。
公元938年,石敬瑭为了加强对西部地区的控制,升雍京(今陕西西安)为晋昌军,特别以安审琦为节帅,同时代理京兆尹,想借他这尊大神去镇抚西京。安审琦招集百姓招抚流亡发展生产,几年下来,政治民生皆略有小成。公元942年三月,安审琦移镇河中,担任河中节度使。三个月后老石崩了,小石(重贵)即位。小石与安审琦不太熟,只是给他加了个检校太师的虚衔。不久后晋与契丹这对干爷孙干起来了。公元944年,石重贵怀着对干爷爷的满腔怨恨,派十五位大佬率军北上抵御南侵的契丹大军。安审琦也离开河中,担任北面行营马军左右厢都指挥使。为了刺探虚实,大将皇甫遇和慕容彦超率领数千骑兵前出探查敌情。皇甫遇这人虽然为官苛暴,但对待契丹强寇从不手软。慕容彦超虽然长得短小猥琐,但也是靠军功混出来的。既然与契丹人狭路相逢,二人也没有什么好惧怕的,打就是了。
皇甫遇久久未归,安审琦犯起嘀咕来:"皇甫将军去了那么久也不回营,一定是与北虏遭遇了!"他豁地站起身来,对着自己的亲兵大声吆喝,让他去召集部曲,准备出营接战。这时当朝国丈张从恩劝道:"北虏势大,倾巢而来,我军即使全军押上,也未必能有胜算,将军怎么能去冒险呢?"安审琦道:"我等军人,只管打仗,至于成败,那是天意。如果折损了皇甫将军,我们有何面目去见天子呢?"安审琦随即点齐帐下铁骑,渡过安阳河,向着皇甫遇前去的方向杀去。
此时,天已黑透,虽然有人举着火把,但在无数铁蹄践踏的烟尘之中,契丹人也分辨不出来了多少援兵。看样子不好对付,干脆撒丫子吧.看着急吼吼地逃得没有踪影的契丹铁骑,皇甫遇抹去满脸的血迹,心中的那份感激就甭提了。
此战之后,安审琦又跟着石敬瑭的"好"妹夫杜重威北上,与契丹作战。在白团卫村,借助风沙之力,和李守贞、符彦卿、药元福等将密切配合,将不可一世的契丹人杀得溃不成军,让亲临前线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丢光了面子,骑着骆驼仓皇逃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