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原本就并非动怒,只是有些懊恼于自己未能看透林回此举的深意。
而今,林回却说这句诗并非真正的礼物,这让他心中不禁泛起丝丝的好奇。
“陛下,这句诗您已经书写完成了。但假如‘大詔周报’官署能够提前让工部雕刻好相应文字,像玉玺这样排列组合成需要传播的文章,再涂上墨汁,印刷到纸上,那么‘大詔周报’不就形成了?”
林回侃侃而谈,眼中闪烁着自信的光芒。
“这样一来,便不再需要读书人日夜抄录,只需招募读书人负责排版文字,审核内容,然后交由印刷坊批量印刷。即便是没有文心的普通人,也能胜任印刷坊的印刷工作了。”
“而在各府各州各地成立‘大詔周报’分社,不仅可以为诸多平民百姓提供就业机会,还能让朝廷的意志迅速传遍全国。纸墨成本低廉,印刷效率又极高的事情,由朝廷安排负责人运营,甚至还能从中为国库增收不少呢?”
林回说完,目光坚定地看着林允鸿。
他相信,在这个文道世界引入“活字印刷术”和“报社”概念,绝对能掀起一场变革。
林允鸿听完,整个人陷入了短暂的失神。
他第一反应便是——此法可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