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商业竞争的魅力!

        整个濠江没有水泥厂,全部靠进口。

        1981年,香港年消耗水泥300万吨,其中香港本地产水泥200万吨,另外100万吨主要从湾湾进口,少量从棒子、鬼子进口特种水泥。

        青洲英坭:中国有史记载的最早的水泥厂。

        1908年水泥产量达到12万吨,占当时全中国水泥总产能的40%以上。

        二战后,青洲英坭曾尝试多元化扩张,投资船运业导致财务恶化,李J诚看青洲英坭在红磡100万平方英尺工业用地,78年通过二级市场悄然吸纳25%股分,79一举增持至40%,彻底掌控水泥厂。

        掌控水泥厂后开始进行业务重组,剥离不良资产,专注水泥业一年之内就扭转亏损局面,目前占据香港水泥市场半壁江山。

        “我不是很明白,按照两位所说,老李头一年就能扭亏为盈,那说明这件事并不复杂,之前的管理团队就看不到吗?怎么也是上市公司的高级经理人,垄断香港水泥市场的公司管理者?什么都不懂?亦或者故意的?”王耀堂沉声问道。

        “谈不上故意的吧。”路康摇头说道:“青洲英坭算是百年企业了,被李J诚收购之前公司股权分散,派系林立,管理极其混乱,你要这样,我要那样,再好的公司也没办法发展起来,当然,要是说当时的管理团队不知道问题所在也是不可能的。”

        “知道错在哪里,但不代表要改是吧。”王耀堂嗤笑一声,“股东都是死人吗?是不是股权很分散。”

        “王生高明。”路康恭维了句,这才说道:“汇丰银行债转股有15%,英国的养老基金12%,濠江余家后人10%、何堵王8%,在李J诚收购之前前十股东加起来不到50%。”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