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校没有立刻批阅堆积如山的奏章,而是缓缓踱步至巨大的《大明混一图》前。他的目光掠过沈阳、辽阳、广宁……这些刚刚经历过血火洗礼的名字,最终定格在舆图中央那座象征着帝国心脏的城池——北京。

        今日的微服之行,如同在他平静的帝王心湖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激起的涟漪带着冰冷的寒意。

        那碗滋味醇厚的炖肉,那外酥里嫩的豆沙馅饼,老者慈祥而无奈的笑容,小孙子怯生生却懂事的眼神……

        这些温情的画面,与张三那獐头鼠目、充满恶意的嘴脸,老者谈及“巡街老爷”和“街面好汉”时那深入骨髓的恐惧,以及那句“听说他跟成国公府上的一个管事的侄子认识”的低语,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无比刺眼的画卷。

        自从穿越以来,他宵衣旰食,改革内廷,诛杀贪墨,提拔实干官员,一改万历以来的暮气沉沉,朝野上下虽未明言,但他心中未尝没有一丝自得——这大明江山,在他手中正焕发新生。

        然而,今日这小小巷口的一幕,如同狠狠一巴掌扇在他脸上!火辣辣的疼!

        “天子脚下,首善之区……”朱由校喃喃自语,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带着一丝冰冷的回响,“竟也藏污纳垢至此!”

        他想起那老摊主绝望的眼神,想起小男孩被威胁时的惊恐,这绝非孤例!那巷口短暂的冲突,不过是冰山一角。

        五城兵马司的兵丁、盘踞街巷的泼皮、甚至那些隐藏在勋贵府邸阴影下的“管事侄子”们……他们织成了一张无形的网,盘剥着升斗小民,蛀蚀着帝国的根基!

        “官官相护,盘根错节……”朱由校的指尖重重敲在舆图上北京城的位置,“难怪!难怪朕的旨意,到了下面往往走样。难怪那些贪官污吏,总能找到庇护。难怪这些泼皮无赖,敢如此嚣张。”

        一股强烈的愤怒与责任感在他胸中激荡。萨尔浒的惨败,沈阳的浴血,辽东的糜烂,根源之一,不正是这自上而下、由内而外的腐朽吗?若连京畿之地都治理不好,谈何经略辽东?谈何中兴大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