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尚书杨俊沉吟了下,说道:“陛下向大族收门阀税,今复设太学若不额外予入学名额于门阀子弟,恐诸官大族或有怨念。”
依照唐制大族缴纳门阀税,将拥有受教育特权,比如可直达州试。而今太学复建,为了平衡交门阀重税与不缴门阀税的士族之间的权利平衡,太学还需专门征收门阀子弟。
张虞拍了拍手上的泥土,说道:“太学乃京师学问之地,当招收天下善学子弟。若专招门阀子弟,势必藏污纳垢,安能受得起太学之谓。”
“那是否另设学府专招门阀子弟,以便与太学有所区分!”杨俊建议道。
闻言,张虞眉头微蹙,思索其中利弊。
杨俊另设学府招收门阀子弟的例子,其实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如司马氏篡立西晋,为了赢得士族的支持,专门开设国子学,专门用于贵族子弟,非五品官及其以上子弟不收。
国子学与太学双轨并行,导致了国家财政倾斜于国子学,并且因国子生身份尊贵,其教导的老师也水涨船高。相比寒门子弟入读的太学在财政、行政二者上的缺失,太学逐渐没落,很多太学生为了名声,常吹嘘自己入读国子学。
以国子学为例子,很显然如果张虞听取杨俊的建议,那么太学的没落属于是时间性问题,毕竟门阀天然拥有更多的行政、财政上的权利。
“不妥!”
犹豫良久,张虞摇头说道:“门阀遍布朝野州郡,今专设学府招收士子,太学必然没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