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笔尖流淌的不再是预设的陷阱和揣测的恶意,而是滚烫的记忆、深沉的敬意和渴望倾诉的真相。
她写自己在叶家小院的震撼与羞愧,写玉娥的包容与智慧,写伊凡娜那如西伯利亚初雪般纯净无悔的守护与奋斗,写凯文那句振聋发聩的“把人当人”……
更重要的,她写叶雨泽。
她搜集一切能接触到的资料,向赵工、老张这些老战士打听,向偶尔来视察的集团元老求证。
她的笔触,穿透时间的风沙,回到了那个充满野性与希望的起点——
十几岁的叶雨泽,在唐城那个小小的服装作坊里,如何凭借敏锐的嗅觉和过人的胆识,将“战士”牌牛仔服推向全国
世界,并且至今,还占据着欧美市场的半壁江山,打响了传奇的第一枪。
她描绘他如何回到连队,在资源匮乏的年代,硬是凭着“土法上马”的狠劲和惊人的技术直觉,点燃了炼钢炉的熊熊火焰,那火光,照亮了军垦工业最初的曙光。
她记录他如何与肝胆相照的兄弟杨革勇,怀揣着开拓的雄心,勇闯风雪弥漫的俄罗斯。
在异国他乡的严寒与复杂环境中,他们不仅打开了贸易的通道,更以伯乐般的眼光,挖掘、汇聚了一批散落在钢铁洪流废墟中的顶尖技术人才——
那是战士汽车厂、乃至后来整个军垦城高端制造业腾飞最珍贵的火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