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3回忆录13
二十五、永熙盛世的传承与荣光(续)
新政续编一出,朝野震动。支持者盛赞其“仁政惠民、兴邦固本”,反对者则忧心“均田伤富、惠民耗财”。
相国王大人率先表示支持:“太皇太后娘娘、皇上,均田之法,旨在抑兼并、安小民。江南豪族兼并土地,民无立锥之地,久则生乱。今行均田,将国有闲田、没入田地分给无地农民,既安民心,亦增赋税,长远来看,利大于弊。惠民局之设,乃盛世应有之义,彰显我南夏仁政,可使百姓归心。”
户部尚书苏廉却持审慎态度:“皇上,均田法推行,须先清丈土地、界定产权,若操之过急,恐引发豪族反弹,甚至地方动荡。惠民局运营,需大量财力支持,今国家财政虽充盈,但北境军费、西境重建、漕运修治皆需用钱,若惠民局规模过大,恐拖累财政。”
御史大夫赵大人亦有顾虑:“皇上,科举增设‘经世致用’科,固然能选拔实务人才,但恐有士人弃经典而逐末技,不利于教化。臣以为,科举当以经义为本,辅以实务,不可本末倒置。”
新帝慕容宸召集群臣于太和殿议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他看向立于殿侧的风染霜,躬身道:“祖母,新政续编关乎国计民生,孙儿不敢自专,愿听祖母教诲。”
风染霜缓步上前,目光扫过众臣,缓缓道:“诸位爱卿,新政续编,朕已阅之。其心可嘉,其志可勉。然治国之道,如烹小鲜,不可操之过急,亦不可因噎废食。”
她先论均田法:“均田之核心,非‘夺富’,乃‘安贫’。江南豪族,若能主动献出部分土地,或资助无地农民,朝廷当予以表彰,许其通商特权、减免赋税;若有抗拒者,亦不可强夺,可先从国有土地、没入土地入手,逐步推行。清丈土地,可遣户部、御史台,联合巡查,务必公正透明,不扰百姓。”
再论惠民局:“惠民局之设,当‘量力而行’。先在京城、江南、北境等富庶之地试点,各州府择其一二县设立,经费由地方赋税、国库补贴、民间捐助三途筹措。民间捐助者,可授予荣誉官职,鼓励士绅参与。待试点成功,再逐步推广,不可一步到位,以免财力不支。”
最后论科举:“科举增设‘经世致用’科,乃应时之举。盛世不仅需通经义之儒,亦需懂农桑、水利、漕运、军政之才。然经义乃立身之本,实务乃治国之器,二者不可偏废。可规定:经义科取士占六成,实务科取士占四成,皆需通过殿试,由天子亲策,择优录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