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徐晃:北宫伯玉,谈判是要戴头盔的!

        晨雾如流动的绢帛缠绕在草尖,枯黄的秋草在朦胧中泛起青白。

        孙坚的手指扣住腰间的环首刀,玄甲下的衣裳已被露水浸透,数丈外的哨塔在雾气里若隐若现。

        四百步的距离算不得远,若是按照后世的理解,也就是五百五十米的距离。

        北宫伯玉早期的想法很好,双方隔着不到一里半的距离对峙,至少他不会给皇甫嵩派出兵马悄悄绕道陇西郡或北地郡援助朱儁和刘备的机会。

        而且这个距离也很适合奔袭,一旦皇甫嵩的军队出营,他们的骑兵就会立刻奔袭这些出营的军队。

        北宫伯玉这样想也很正常,毕竟十余万叛军中足足有三万余骑兵,而皇甫嵩麾下除去孙坚的两千屯骑和曹仁的两千羽林骑外,也就三河骑士八千人。

        呵,中原人的骑术能与他们这些马背上长大的羌人和凉州人相提并论吗?

        数量和战力都远超汉军,自然也是他北宫伯玉捏住了这段距离对于骑兵的利处。

        怎么说呢,信息差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马镫并非什么高科技产物,事实上两汉时期早就有马镫了,只不过是单侧的单马登,作为便于骑士上马的工具。

        有时候灵感就差那么一截,几百年了都没有人想到增加一个马镫凑足双马镫的便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