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的大王,自然是比五十多岁又体弱多病的老王要有前景,不少大臣都投效了高延优和于王后。
忽然有人提醒高句丽王,可以寻求外部的支持,他毕竟是大汉钦封的“归义高句丽王”,大汉难道要坐视他被篡位?
于是高男武这才派出使者,试图倚仗来自大汉的外部力量,帮助他稳定王位。
卢阜心中冷笑,无子又无能的老王走投无路,才想起向大汉求援。
卢阜让书令史详细地记录下了高句丽使团所说的每一个细节,他当然不是圣母心泛滥准备劝朝廷帮助这狗屁倒灶的高句丽王夺权。
扶持高男武夺权权力,亦或是扶持一位新王登基,对于大汉而言没有任何区别,但这或许正是朝廷插手高句丽事务的良机。
若能借此控制高句丽,将来北伐鲜卑时,就能多一枚棋子。
卢阜轻笑一声,眼眸微眯,淡笑道:“也罢,《左氏春秋》有云:‘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既然你们的王诚心认错,我大汉作为礼仪之邦,自然是不能坐视乱臣贼子篡位,待开春后我会遣人送你们前往雒阳。”
高句丽正使面露喜色,高呼道:“来之前,我王曾指着马訾水(zī)为誓,若是大汉能够施以援手,高句丽将世代奉大汉为主,永为不二之臣,此心万折必东!”(注1)
卢阜看向这名正使,对这等效仿世祖光武帝指洛水为誓的拙劣模仿者心生厌恶,却还是勉强挤出几分笑意,道:“倒是个谦卑国家的谦卑之王,不像有的野狗,跑来跑去不知道自己的主人是谁。”
高句丽正使自然是知晓卢阜所阴阳的是谁,那是他们北方的大敌扶余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