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清楚,才是常态。
如果强行要求走访目标回忆一个“精准”的时间或信息,反而很容易搞出冤假错案来。
“走吧,回局里把大伙儿都叫回来,养精蓄锐,明天咱们来他个瓮中捉鳖。”潘宏杰说。
“潘队,我觉得还有一个可能性不得不防。”周奕说。
“什么?”
“就是江伟的后妈,那个农妇,一天之内警察来找了她两次,她不可能猜不到是江伟犯了事,如果江伟明天会先来找她汇合,她通风报信或者说漏嘴,甚至她可能本来就有江伟的联系方式,直接给他打电话呢。虽然这人看着老实巴交,但农村很多人法律意识淡薄,亲情观念会更重,还是得防备一下。”
潘宏杰肯定道:“你说的很有道理,盯她倒好办,但电话这事儿可就有点防不胜防了。”
“我刚才观察过,她家和附近邻居都没拉电话线,说明家里没电话,一般这种情况可能会去村委打电话,可以让派出所的同事暗中跟村干部沟通下,如果她真的去打电话了,及时反馈情况,到时候再按照电话号码顺藤摸瓜就行。”
“嗯可以,你想得很周到。”
回去的路上,周奕问道:“潘队,打听个事儿,你知道光明养鸡场在哪儿?”
“光明养鸡场?郑光明的生意?”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