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我让他们来流片!”王逸喜出望外。
去年就是这样的情形,40纳米工艺良品率不断提升,鲲鹏700、鲲鹏702也都全部流片成功。
今年若是同样的结果,那就真的太好了!
若是都成了,就等着良品率提升到85%以上,以及B1晶圆厂二期、三期的设备入场、调试,也需要一两个月,最快也得6月份投产。
一切顺利的话,6月份就能实现28纳米量产,月产能5万片晶圆,月产3000万颗28纳米芯片,3000万颗40纳米芯片。
那就再好不过了!
第二天,乔治带着鲲鹏902团队的核心人员,再度来到星逸B1晶圆厂一期的研发中心。
一同来的,还有庞立果翼龙4000团队的核心人员。
目前也只有一期的研发中心有个小的研发厂房,里面有一条小型的28纳米工艺生产线,用于实验、测试、优化28纳米工艺的良品率。
去年的40纳米工艺,也是在这个研发厂房里搞出来的。
眼下的28纳米工艺也是如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