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锋利的砍刀砍在挺拔的竹竿上,发出“梆梆”的脆响,一根根青翠的竹子应声倒下。

        林子里顿时热闹起来,砍竹子的声音、拖拽竹子的声音、还有村民们互相招呼、商量怎么利用这些竹子的交谈声,汇成了一曲忙碌的交响乐。

        “他娘,你看这竹子多直溜!粗的留着以后盖房当椽子,细的正好破开编篱笆、扎床板!”

        “当家的,多砍些细竹枝,捆起来当扫帚,新地方落叶杂草多,得勤打扫!”

        “二狗,剥竹壳小心点,那个引火最好不过了!”

        “三叔,你家窝棚打算怎么搭?用竹子做骨架是不是比木头轻便些?”

        几乎家家户户都在讨论着如何利用这第一批属于自己的资源。

        竹子用途太广了,几乎浑身是宝:粗竹竿可以做房屋结构、搭棚架,细竹竿可以制作家具、农具,竹篾可以编织墙壁、席子、筐篓,就连竹枝、竹叶和竹箨,也能充当燃料或肥料。

        谢秋芝一家也来到属于他们的两丛半竹子前,他们倒不急着大规模砍伐,只是精心挑选了几根老韧适中的竹子砍下。

        “先砍这些够用就行。”谢锋一边熟练地挥着谢秋芝新买的专业砍刀,一边说:

        “咱们的窝棚不急,搭得慢工出细活,这些竹子,一部分用来搭窝棚骨架,另一部分,”他看向谢秋芝和李月兰,“破些细篾,编几个结实点的筐和篮子,以后拾掇东西、去溪边洗衣裳都方便。再给爹编个舒服点的躺椅,最好带摇晃的那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