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村民已经埋头割了起来。
一阵风吹来,空气中飘过芦苇被割断的清脆声响和清新的植物香气。
谢广福也找了个地方开始干活,但很快,工具上的差异就显现出来。
谢锋手里用的是新镰刀,刀口锋利,割起芦苇来“唰唰”作响,效率很高。
李月兰也得了把新镰刀,割芦苇跟割麦子似的一会儿就一丛。
而谢广福自己则拿着家里那把厚重的砍骨刀,这刀砍骨头还行,用来割细密的芦苇秆就十分勉强了,得又砍又锯,十分费劲。
没办法,谢秋芝也想多买几把镰刀,可是全家人都拿着新镰刀未免也太扎眼了些,只能委屈老爹了。
谢文和谢秋芝负责归拢那些割下来的芦苇,然后绑好一捆一捆的,再堆放在一起。
放眼望去,他们家的工具竟然还算“豪华”的。
不少人家连像样的刀都没有,只能陪着笑脸,四处向相熟的人家借刀用一会儿,用完了赶紧恭敬地还回去。
更有甚者,连借都借不到,干脆直接上手,抓住芦苇杆生生往下撅,或者用脚踩断了再捡,效率极其低下,手掌也被划得通红。
谢广福一边费劲地割着芦苇,一边看着这原始低效的劳动场面,他那追求效率的“职业病”又犯了,眉头紧紧皱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