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城下的贼寇虽然后退,却并未远遁,依旧黑压压地围在城外,那面刺眼的“闯”字大旗也依旧矗立在原地。
林峰看着城下溃退的敌人和城头欢呼的守军,心头也略微放松了一些。
城内士气经过这一场小胜,必然高昂;而敌人也并未如想象中那般,因为扯起了“闯王”旗号,就从乌合之众瞬间蜕变成虎狼之师,其战力并未有质的飞跃。照这个情形看,后面的守城仗,似乎应该会好打一些。
今日流寇这一波攻击,看似声势浩大,实则组织依旧混乱,手段单一,几乎没能对城墙防线构成威胁。如果敌人的攻城水平仅仅如此,那么林峰认为,凭借安寨县城的墙高池深和自己初步整训过的守军,基本就算是守住了。
其实古代的攻城战,大多便是如此。远非演义中描绘的那般,整日杀得昏天黑地、日月无光,双方奇谋妙计、各种神奇手段层出不穷。在攻守双方战力没有代差的情况下,真实的攻城,往往要么是进攻方不计代价、用人命硬填的惨烈强攻;要么就是依靠绝对优势兵力,进行长年累月的硬围、死围,断水断粮,生生将守军拖垮、饿死。
像今日这般试探性的、缺乏有效器械和组织的进攻,才是常态。真正的考验,或许还在后面,但至少开局不错。
整个下午,贼寇又组织了一次攻势,依旧没能攻上城头,徒劳无功地在城墙下丢下十几具尸体和更多伤者后,便再次潮水般退去。
待夜幕渐渐降临,城头之上,预先架设的高杆灯盏被尽数点燃,又添挂了无数灯笼,将整段城墙照得亮如白昼。
城下,后勤的队伍开始络绎不绝地送来热腾腾的饭食。丁壮们就在各自的防守位置上轮流用餐,然后被安排到城墙后方临时搭建的草厂中,抓紧时间轮流休息。
许多城中的百姓也被组织起来,男女老幼齐上阵,络绎不绝地将砖石、灰瓶、甚至自家门板等守城物资运送上城头。
放眼向城外望去,旷野上同样灯火辉煌,贼寇的营盘中燃起了无数篝火,点缀着星星点点的灯笼,宛如倒扣的星空。火光映照下,人影幢幢,还能听到远处传来连绵不断、富有节奏的敲打木头声,不知是在加固营寨,还是在连夜赶制更多的攻城器械。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