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她也创造了江谚寻,他出身不凡、天赋异禀,是所有男性角色中的天花板,他爱宁呦呦,也折磨宁呦呦,最后他会选择放弃所有权势地位,击败所有对手,生活的一切将以宁呦呦为基点而展开。

        宁呦呦会受尽折磨,但是得到他的爱。

        为了突出宁呦呦的受宠,闻笑又创造了书中的“自己”,鹤山剑阁的二师姐闻笑,一个父母早亡的“野孩子”,她不经雕琢,不通爱恨,一心叩问天道,尽管如此,她也必须要嫉妒女主宁呦呦得到的爱,最终而走向死亡。

        在她的创作里,她好像给了宁呦呦“最好”的结局,但在宁呦呦走向这“童话”结局的路上,无数嫉妒她、恨她、折磨她的所有角色,都是曾经她对宁呦呦的“考验。”

        可问题是,这份“考验”真的有必要存在吗?

        她的女主角吃了这么多苦,不比男主江谚寻历经得更少,凭什么江谚寻能得到天下和美人,而宁呦呦得到的只是一份只在嘴边忠贞的“爱情”?

        归根究底,如果一份“爱情”,需要以受到折磨为前提,那这份“爱情”真的有那么重要么。

        此刻的她半点不认同。

        闻笑十岁之前跟着外婆在乡下生活,十岁时候被带到了父母身边,因为她的弟弟出生了,而她忙碌的父母需要一个免费的保姆。她的时间被挤压,不及格的成绩单让父母对她怒目相视,她听到他们在悄悄讨论,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之后再读不走就让她去打工吧。

        闻笑没有办法,她只能付出更多努力,她没有时间交朋友,一直到高中毕业,她拿着成绩单,终于以为可以在父母面前得到一句夸赞,父母却让她去读师范。

        而弟弟,弟弟当然不一样,第一次走路、第一次说话、第一次做家务、第一次得到一百分,都好像是上天对这个家庭的恩赐,父母欢呼举杯,感激自己,感激老师,感激上天,感激祖坟的风水和三丈高的青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