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道开七次方根的数学题,很抽象,以及……就算是在阎娇娇那个时代,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做的出来的。
她很诧异,在这个时空,竟然有人已经开始研究这种数学了,并试图把他公式化。
阎娇娇拿到题目,先把文字翻译成自己习惯的阿拉伯数字,然后开始演算。
她算的不快,因为习惯问题,她将所有的步骤写出来,再擦掉,再写出来。
一行行,是外人看不懂的天书,却是数学人的情书。
最后,她松了口气,有些疲惫的写出来了答案。
老妇人一直在她旁边蹲着,看她演算,等她报出答案之后,却是顾不得答案的对错,只是抓住她的手问,“这是什么?”
“这是梵文数字。”阎娇娇想了想告诉她,“我是跟寺里的僧人学的。”
其实阎娇娇使用的不仅仅是阿拉伯数字,还有大量的数学符号,但是她决定还是将这个全部推给印度数字。
大家普遍以为的阿拉伯数字,其实起源于印度数字。它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因此将其称为“阿拉伯数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