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的德语并不熟练,”凯瑟琳终于苦恼地说出来,“剧组卡司都是德国人,我混在里面,稍微不熟悉一点就很明显。”如果她差劲的德语让她成为了电影里的一大笑柄的话,那她去演又有什么意义?
詹妮弗终于露出了一点意外的表情。
“我记得霍丽德只是你的中间名吧?”詹妮弗沉思着说,“你家族姓氏是贝克尔,这不是个德国名字吗?我记得你的祖母好像就是德国人。”
詹妮弗回过神来,继续给她分析道:“语言不是最大的问题。开拍怎么也还有三四周才开始,你有德语基础,我找个德语老师辅助你背剧本就行,这个角色实在很适合你,并且又是一个女同性恋犹太人,出演她有助于洗掉泰坦尼克号给你带来的过多商业属性——这样等到颁奖季的时候,怎么也会有点作用。”
“你一直很聪明,我不觉得这点困难能难倒你,”詹妮弗凝望着她,仍然是那种压迫中带着鼓励的语气,“你说是吗?”
“那当然。”凯瑟琳硬邦邦地回答她。
凯瑟琳回到艾尔米塔什,第一次认真读这个剧本——维姆找的编剧还善解人意地写了份英文版的一起送给她,但此刻她还是皱着眉,磕磕绊绊地读起了德语版本。
这是一个被战争毁灭的悲伤爱情故事。它讲述了一个过早结婚,在婚姻中得不到快乐、又育有好几个孩子的纳粹军官妻子,和一个父母早亡、加入柏林地下反抗组织的年轻犹太女孩之间,看似荒谬却情深悲怆的爱情经历。
这段经历本不为世人所知。她们发生于1942年的美好爱情在1944年的最后一天,因为希特勒对犹太人的暴行戛然而止。菲丽斯在四年后被发现死于格罗斯罗森集中营,而莉莉一直活到了五十余年后的当下。几年前,她把她们的真实经历告诉了奥地利作家艾丽卡·费舍尔,后者为她写出了一本传记,而如今,维姆打算把它搬上大银幕。
维姆希望她出演的,当然是那个爱上纳粹军官妻子莉莉·伍斯特的犹太女孩,黑发的菲丽斯·施拉根海姆。
这样丰满复杂的人物,对凯瑟琳的吸引力几乎是致命的。因此她在收到剧本、先打听了一下原型人物经历后,她就有些抗拒去读剧本——因为她太了解自己的喜好了,她只要一读,就一定会喜欢,一定想去演。果然,现在这样的事就发生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