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丝·麦高恩是其中最“刺头”的那一个,即使给出一百万的价码也无济于事,早在去年,罗丝就几次想推翻保密协议起诉哈维。

        所以哈维聘请了几位以色列前特工用伪造的女权主义者身份接近罗丝,邀请境况潦倒的她出席活动发表演讲,为她提供收入。在花了半年时间和她成为朋友后,特工们靠监听骗取她的证词和联络的记者名单,挨个解决后再和她翻脸——哈维几乎要成功了,因为被骗的罗丝在精神崩溃的边缘徘徊,每天疑神疑鬼地担心自己被录音和跟踪,别说无法拍戏,连生活都成了问题。

        本来她这样疯下去,哪天遇到什么“车祸”也是在所难免……想到这里,鲍勃轻啧了一下,有些遗憾哈维下手太晚了,害得他们现在落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因为凯瑟琳去年插手了罗丝的医疗状况,甚至还私下提供安保,让罗丝住进治安更好的街区。谁都知道凯瑟琳揍了哈维,走投无路的罗丝就算被骗了很多次也还是很可能会信任她。如果罗丝能清醒上庭的话,一定非常怨恨他们……唉,谁能想到凯瑟琳会为妮可做到这个地步,又或者说,凯瑟琳也知道他哥哥心眼小,一缓过劲肯定要报复,所以先下手为强。

        好在罗丝的公众形象根本不值得信任,鲍勃这样想。媒体是一群秃鹫,都擅长质疑这样浑身都是缺点的女演员。但想到哈维也许会平安无恙地挺过这一波,鲍勃反而有些索然无味,因为这样他将继续在哈维手下一辈子挨骂。但要是哈维没挺过去,那公司……

        想到这里,他回家后将自己锁在书房里,悄悄把电话打给了公司最大的股东,以色列富豪艾维尔·尼沃。

        ……

        如鲍勃所料,在两位数的受害者起诉韦恩斯坦这一事件被《纽约客》第一个详细报道出来后,大部分人第一反应还是怀疑,认为起诉的女性是为了钱——毕竟这样的情况似乎出现过很多次:位高权重的男影人,总是容易被那些渴望不劳而获的年轻女人盯上。

        很快,紧跟着的新闻似乎证实了这一点:领头的罗丝·麦高恩迅速被扒出和韦恩斯坦签过协议,拿到了十万美元,和韦恩斯坦继续合作两部电影,此前在纽约机场还因携带违禁药品被捕。

        尽管最后一条是半年多之前的事,罗丝交纳保释金后案件早已结束,但不妨碍他们怀疑罗丝证词的真实性——哈维要什么女人要不到,何必通过这种有风险的方式?谁知道是不是罗丝通过潜规则上位,但贪心不足想要更大利益呢。

        “颁奖季总是这么热闹,”《纽约客》杂志官方网站下的有评论这样笑嘻嘻地调侃,并不在意文章的严肃性,“之前是凯瑟琳,现在是哈维。你们知道吗,十多年前凯瑟琳的钢琴课女配提名还是哈维公关的,她的前任里也有一大半都和韦恩斯坦合作过。我打赌他们只是为了利益不均翻脸,好莱坞这些大人物都是一样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