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入围主竞赛的电影都还没看完呢——哼,这就是典型的美国人,不但到哪都横行霸道,现在居然还恬不知耻地觉得自己被忽视了!

        何况换子疑云2.7分的场刊评分并不算高,还不如中国导演贾樟柯的24城记和土耳其电影三只猴子,也没有超过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之前的作品——起码电影价值应该比不上百万美元宝贝。哪怕放到奥斯卡,也应该是主要营销女主而非BP,就质量而言并不算什么注定拿奖的绝世佳作。所以会议室里为此热烈争论起来,艺术总监福茂中途还过来围观,但他笑眯眯地看着大家,完全没有掺和的意思。

        娜塔莉精通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也不差,因此和擅长多语的伊朗女导演玛嘉·莎塔琵沟通很顺畅。再加上玛嘉又和阿方索·卡隆有一定交情,于是很快就被卡隆和娜塔莉拉拢过去——短短时间内,已经有四位评委战队了。

        随后会议室爆发激烈争吵时,娜塔莉的气势也完全压过了法国演员让娜·巴里巴尔和泰国著名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让娜出身气氛自由的□□家庭,从未接触过好莱坞的纸醉金迷,十分看不惯凯瑟琳玩这样隔空指定的把戏,更欣赏不来换子疑云的经典传记片风格,所以坚持争执起来。阿彼察邦也想支援她,可他的英语虽然很熟练,但只能靠翻译听娜塔莉和让娜用法语激烈交锋,这让他很难介入她们的争执。

        而且随着好莱坞系的态度愈发强硬,福茂又默许娜塔莉的咄咄逼人,反对者的声响越来越微弱:在场的都不是傻瓜,没人相信凯瑟琳离场是为了公平,她不过是想把给好友撕奖的行径做漂亮一点——这可是一个为了妮可在金球奖就敢暴打韦恩斯坦的巨星啊,能不霸道吗……

        凯瑟琳虽然年轻,但她不是上世纪同样担任戛纳评委主席,却被彻底架空的伊莎贝尔·阿佳妮。她是一个成熟果断的操盘者,也是……一个标准的暴君。如果投票结果不符合她的意思,谁知道她会不会翻脸掀桌,要求重新投票?

        到时候戛纳主办方,尤其是追逐商业化的福茂,是会满足任性的凯瑟琳,还是满足他们的“艺术追求”……这好像不用思考就知道答案。

        想到这里,这让在场的两位法国评委内心如同有火焰在炙烤心脏:他们不至于搞出那年詹姆斯·格雷和伊莎贝尔·于佩尔的骂战——当时吵到最后,据说格雷甚至大骂独断专行的评委主席于佩尔是“法西斯bitch”。他们肯定不会和凯瑟琳也闹成这样(其实主要是不敢),但更为电影节本身而担忧……

        凯瑟琳的根系在好莱坞,戛纳说难听些,只不过是她玩票和刷格调的地方。这导致她很可能对戛纳杀鸡取卵,把所有大奖都像今天这样送给她的好莱坞同行,然后拍拍手一走了之,毫不在意戛纳的根基被摧毁:戛纳的建立目标就是扶持欧洲的独立电影人啊,法国的商业电影上世纪就已经被好莱坞工业碾压殆尽,现在连这一片小小净土也无法留存吗!

        “莎莉·霍金斯,1票,淘汰;凯特·布兰切特,0票,淘汰;温妮塞斯·奥利维拉,2票,晋级……”回到会议室的凯瑟琳坐在红天鹅绒投票箱附近,笑容可掬地看着工作人员清点选票,看上去平易近人——仿佛不知道其他八位评委可能有一半都在心里骂她,“安吉丽娜·朱莉,5票……”

        “这么说,这一轮只有两位演员能进终选,”凯瑟琳语气懒洋洋的,对福茂默契一笑,“而且安吉丽娜保持了绝对多数……真让人意外。我想我们繁杂的评奖工作里,也许有一项奖在下周就可以结束争论了是不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