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不是没出过秀才举人,但和出了一个宸教子弟压根没法比。
小慧自幼机灵,上学堂时越过一众男孩去。初时,他们以为识文断字的小慧会嫁给同乡读书人。渐地,小慧大了,书也读得更多了,乔家却全不操心女儿婚事,放任她整日往田间地头跑。噢,原来这丫头另有志向。短短几日,小慧又从司农寺待任女史变成了宸教弟子,乡亲邻里大吃一惊——虽也有一两户人家忌妒,但大多是骄傲欣慰。
他们动土,播种,耕作,收成,世代是看天吃饭的庄稼人,天不作美,时运也不济。而今日,一个农女要登天门。
乔慧抱了一下父亲,又紧紧抱了一下母亲,眼中有些湿热。
幼时,家门贴桃符春联,三四岁的她很爱趴在地上沾水学写联中文字。爹娘见状,卖了好几只鸡,也供她去学堂。她从此成为村中零星几个女学生之一。从村里,又读到镇上。有人上门提亲,他们只说姑娘尚小,嫁人还远着,不急。
嫁人不急,候在女科考场外时却很急,比她这考生还紧张。又紧张,又要故作镇定,说咱们早已去文昌庙拜过,还捐了香火钱呢,肯定能中……
生长在他们膝下,她度过悠悠岁月,自在漫游,探索着此天此地。
乔慧微微哽咽:“无论我想考女官或入仙门,爹娘一直支持我、鼓励我,我真不知如何感谢你们。”
乔母亦有些伤怀:“去东都做女史,我和你爹还能时不时进城去看你,姑娘如今去了仙门,不知何年何月能回来……不过到底是仙门更好,姑娘去仙门比去做女史更有出息……”
乔慧连忙安慰母亲:“等过几年我就回来啦。我想了很久,仙家宝典浩如烟海,兴许有更深的学问。我们人间虽有自己的知识,但确有短板,也未曾见过有人学了法术回来做点实务的,我既有机会,便正好去学一学,学完就回来。”
众人有些惊讶,小慧竟半字不提要成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