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或者说,我该以什么身份在这个时代生存?

        这个问题,也是郁竺这些天一直在思考的。

        宋代的户籍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宽松的。

        城市经济发达,人口流动性大,这就给郁竺创造了便利的条件——即便没有身份证明,也能以流民的身份生存,那她无需费劲心思去偷自己的“身份证”了。

        只要编造出一个合理的出身背景,逃离都监府这个樊笼,就可以自由生长。

        为此,郁竺这些天尝试着给自己编了不少人设——什么流落民间的高官子弟、隐世高人的关门弟子、因战乱与家人失散的皇族后裔……但这些都被她一一否掉。

        编得越详细,越难以自圆其说,而且也不方便解释她前后巨大的变化——毕竟武松是见识过之前的玉兰的。

        最终,郁竺还是选定了大众化的“失忆梗”,因为它恰到好处地留下了一片空白,让她可以在日后根据需要,随机应变地填充和完善自己的“过去”。

        至于姓名,郁竺本是一个骄傲的人,她想让自己的名字,在这个时代留下一点印记。

        于是,面对第一个“听众”武松提出的疑问,郁竺调整好状态,开始讲述自己已经完善了许多遍的腹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