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次消失在公众的视野中,扑到实验室里。

        何星舟这次工作的地点在原子能研究所,他的搭档是正是京城科技大学的物理系院长董晨,以及原子能专家蔡浩等人。

        何星舟的老师张伯言也是研究核物理的,但这时候,他正带队建造核电站,没有精力来做这件事。

        “我们现有的核电池技术,是一种放射性同位素电池。”董晨正在跟何星舟介绍团队的研究进程。

        “利用放射性元素在蜕变过程中会不断以具有热能的射线的形式,释放能量。这种能量的大小、速度,不受外界环境中的温度、化学反应、压力、电磁场的影响,因此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和稳定性。”

        “另外,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周期长,可以长期使用。”

        “目前我们研发的核电池已经在嫦娥卫星上进行使用。”

        何星舟仔细了现有的研究资料,现在的核电池是一种温差型低压核电池,它的电压不高,电能也不是很高。

        在医学仪器、航天器内使用比较常见。

        但这种程度距离何星舟理想的,可以推动机械外骨骼、机甲与机器人长期运动,甚至能释放激光、高压电弧、电磁脉冲等武器的核电池,相差太多。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