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速度慢了许多,笨拙依旧,但地上不再有崩裂的竹片和完全散架的失败品。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虽然歪歪扭扭、孔隙大小不一,但总算能保持基本形状的圆形网格雏形。汗水从他们额头渗出,但眼神却越来越亮。
凌渊穿梭其中,重点指导着捆扎技巧和网格的加固。“这里,再加一道藤,对,绕个十字,边缘这几根长条,待会儿要弯折进去卡在竹筒壁上”
终于,几个勉强算是“成品”的蒸格诞生了。石爪那个格外厚实,网格编得有点密;巧手婶的则边缘收束得不太圆;烬牙的还算周正。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自己编好的蒸格,学着凌渊的样子,嵌入各自劈开的竹筒底部约三分之一处。
“卡住,感觉卡住了吗?”凌渊挨个检查,用手按压蒸格中心测试稳定性。他帮石爪调整了蒸格角度,使其更水平;帮巧手婶在竹筒内壁钻了小孔,穿上藤条将蒸格悬吊固定得更牢靠。
“巧手婶”凌渊转向这位部落里掌管食物储备的权威,“麻烦你带两个人,去储藏洞。取些晒好的刺骨鱼干,就是那种肉质厚实的,再拿一小把干贻贝肉。记得用干净的叶子包好。”储藏洞是部落存放宝贵干货的地方,由巧手婶掌管钥匙(或类似信物),她最熟悉里面的存货。
“放心,保管挑最好的”巧手婶应得干脆,立刻点了一个平时帮她做事的妇人,两人步履匆匆地朝部落聚居地中心的方向走去。
凌渊自己也没闲着,他走到溪水下游水流平缓处,那里堆放着大家初步完成的蒸笼半成品——劈好的竹筒、编好的蒸格、涂抹好黏土阴干着的叶子盖。他仔细检查着每一个部件,尤其是蒸格的牢固程度和盖子的涂抹均匀度,对做得特别好的地方点头肯定,对存在隐患的地方则默默记下,待会儿好针对性指导。
时间在专注的等待和劳作中悄然流逝。阳光从竹林缝隙中投下的光斑,渐渐拉长、西斜。
“回来了,鱼”石爪洪亮的声音率先响起。只见他和烬牙几人浑身湿漉漉的,却满脸喜气,每人手里都提着好几条用坚韧水草穿腮而过的大鱼,鱼尾还在有力地拍打着,银亮的鳞片在斜阳下闪着光。收获颇丰,足够每人分上一条有余。
几乎前后脚,巧手婶也带着人回来了,怀里抱着几个用宽大干净叶子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包裹,散发出一股淡淡的、阳光与海水混合的干货气息。“鱼干和贝肉都拿来了,够用”
食材齐备,新一批蒸笼也基本完工。这一次,蒸格编织的密度、藤条捆扎的牢固度、盖子黏土涂抹的均匀度,都肉眼可见地比上一轮有了显著提升。虽然依旧带着手工的朴拙痕迹,但已具备了实用功能。
点火,架笼,铺食材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