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凌渊眼中带着肯定,“此物可背可提,容量大,通风透气,采菌摘果、拾取块茎,最适合用。”他又拿起细软些的篾条,手指翻飞。“编‘篮’亦是此理,更浅,提手处需用多股篾条绞缠加固。”很快,一个精巧的提手篮子成型,提手粗壮结实。
“还有这‘晒匾’,”凌渊指着地上一个用宽厚篾片快速编成的浅口大平盘,“晾晒菌子、浆果,摊开受风,事半功倍。”
看着眼前这些由最原始工艺制成的实用器物,阿璃连日来的忧虑被巨大的惊喜和踏实感取代。“渊,有了这些,采菌晒菌,我们定能多存下许多,这节节树的学问,真是部族的及时雨”
“光看不练不成”凌渊将工具和篾条分给众人,“巧手婶,你经验老道,指点篾条处理与烘烤火候。松果,你手巧,试试编个小篮。阿璃,你跟我学编背篓,这是最需用的。其他人,仔细看,从简单的平底晒匾练起。”
第127章篾条初织与夜海之获
山坡竹林边,顿时充满了专注的劳作气息。石刃劈砍竹节的“笃笃”声,燧石刮片的“沙沙”声,篾条在炭火上烘烤的轻微“滋滋”声,以及编织时篾条摩擦、勒紧的“吱呀”声交织在一起。起初是生涩和歪扭,篾条崩断或散架时有发生,但在凌渊精准的示范和巧手婶的经验指导下,进步肉眼可见。
阿璃学得极其认真。她心思细腻,手上功夫本就不弱,很快掌握了起底和立身的诀窍。虽然速度不快,但编出的背篓雏形结构稳固。松果天赋极佳,小手翻飞,第一个编成的小篮子虽显稚嫩,提手却绞得异常结实。
“篾条相接,重叠处需压紧,用新篾缠绕数圈勒死,如此方不散架。”凌渊手把手指导阿璃处理一个关键接口。
当阿璃亲手编好的第一个背篓终于完成时,她额角沁汗,脸上却绽放着成就的光彩。她珍惜地抚摸着篾条光滑微温的表面。
“族长夫人,看我的篮子”松果也献宝似地举起作品,小脸满是自豪。学徒们的平底晒匾也纷纷成型。
“好”凌渊环视一周,沉声道,“熟能生巧。巧手婶,此事由你主持,挑选心灵手巧的族人,专司此职。篾条处理、烘烤定型、编织技法,尽快传授。多多益善”
“是,族长”巧手婶声音洪亮,干劲十足,仿佛找到了新的使命。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