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穿越之代码里的成长

        一、创业园的工位与带茧的指尖

        星途科技所在的创业园总飘着咖啡的香气,我攥着咖啡店传单蹲在园区休息区的长椅上,看陆阳穿着印着代码图案的灰色卫衣忙碌。他的卫衣袖口沾着深褐色咖啡渍,是凌晨改bug时不小心洒的;左手握着机械键盘,键帽磨损得厉害,常用的“Ctrl”“C”“V”键泛着浅白,右手正快速敲击鼠标——指尖贴着片创可贴,上周被键盘边缘划伤的伤口还没好,指腹因长期敲代码磨出层薄茧。

        他的显示器旁堆着三样东西:喝了一半的冰美式,杯壁凝着水珠,是他的“续命水”,每天至少要喝3杯;写满注释的《Python进阶手册》,折角停在“分布式部署”章节,书页边缘画满红色波浪线,是没理解的知识点;还有本蓝色封面的笔记本,某页画着混乱的流程图,箭头交错,旁边用红笔标着“周一前必须搞定,不然影响内测”。工位抽屉里藏着副备用眼镜,镜腿缠着透明胶带,是长期盯屏幕近视加深后备用的;午休时,他会趴在键盘上打盹,电脑屏幕还亮着未写完的代码,桌面壁纸是行手写字体:“入职3个月实现独立开发,不让爸妈失望”。

        上周深夜,我送晚班咖啡到创业园,撞见他对着电脑抓头发。凌晨2点的办公区只剩他一个人,屏幕上满是红色报错代码,右上角弹着产品经理的紧急消息:“明天上线的功能出了兼容bug,安卓端用户登录会闪退,必须今晚修复,不然内测要延期”。他的手机放在键盘旁,屏幕亮着导师发来的消息:“之前教你的微服务架构,你还没熟练,别着急接复杂需求,先把基础打牢”。

        这时CEO穿着西装走过,拍着他的肩膀说:“陆阳,这个bug就靠你了,明天要跟投资人聊融资,功能上线是关键,公司能不能撑过这个月,就看这次了”。陆阳赶紧关掉聊天窗口,灌了口冰美式,咖啡的苦味让他皱了皱眉,却还是重新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直到凌晨4点,终于修复bug,他瘫在椅子上,才发现自己连晚饭都没吃,胃里泛着酸,只能从抽屉里摸出块饼干,慢慢嚼着。

        帮咖啡店送早班外卖时,我见过他在茶水间偷偷查资料。电脑屏幕显示着“Redis缓存穿透解决方案”,页面上画满红色批注,他手里攥着个冷掉的三明治——是公司下午茶剩下的,包装纸都没拆。有个穿格子衬衫的资深程序员路过,扔给他个压缩包:“这个是之前项目的复用代码,你看看能不能参考,别傻琢磨,浪费时间”。

        陆阳赶紧道谢,抱着电脑跑回工位,却发现代码风格和公司框架不兼容——函数命名、参数传递方式全不一样,根本没法直接用。他不敢告诉前辈,怕被说“连基础适配都不会”,只能咬咬牙,熬夜重写。后来我才知道,他大学主修的是Java,入职后公司因项目需求,要求他转Python,每天下班都要自学2小时,周末还泡在技术论坛补短板,笔记本上记满了Python和Java的语法差异。

        扫街时捡过他扔掉的咖啡杯,杯身用马克笔写着“今晚必须搞定支付接口,不然要背锅”,字迹被汗水浸得有些模糊。那天傍晚,我看见他对着笔记本上的“待学清单”发呆,上面写着“本周学会Docker部署”“下周理解公司核心业务逻辑”“月底前掌握微服务架构”,每完成一项,就用红笔打个勾,目前只打了两个勾。这种“对自己严苛到极致,对需求不敢说‘不’”的拼劲,曾让我蹲在长椅上鼻尖发酸:原来有人把“新人程序员”当成战场,每行代码都是证明自己的武器,每次熬夜都是不想被淘汰的倔强。

        后颈的麻意袭来时,我正靠在创业园的玻璃墙上打盹,梦里全是键盘的敲击声与代码的报错提示。月光透过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极了他笔记本上的代码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