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天刚亮,社区里只有清洁工在扫地,冷风吹过,带着早餐摊的香味。我这才惊觉,自己变成了陈芳。
摸向小腿,昨天爬楼梯的静脉曲张还在疼,一按就钻心地疼;左手的保温杯倒在桌上,枸杞水洒了点在记事本上;制服内袋里,独居老人的联系卡硌着胸口,卡片边缘磨得发亮。办公桌抽屉里,压着三份“生存难题”:工作的“事务清单”,红色标注“3号楼张叔家:10点前联系物业上门维修;王奶奶:9点前买降压药送去;青少年读书活动:下午2点开始,准备宣传物料”;家庭的“待办清单”,“给女儿充饭卡200元,打电话鼓励模考;联系丈夫,确认是否安全”;还有张“身体警报”便签,是医生写的“静脉曲张加重,避免久站久蹲;嗓子沙哑,减少说话,多喝温水”。
我摸向制服口袋里的零钱,昨天垫付医药费后还剩380元——今天必须先帮张叔解决漏水问题,再给王奶奶买降压药,女儿的饭卡钱只能从这里面省,弹力袜昨天放在办公室忘了带,只能先忍着疼。
江城穿越之记事本里的民生
早上8点,我准时到社区办公室。刚打开门,张叔就拎着湿漉漉的毛巾冲进来:“陈主任,你看我家的天花板,都掉下来一块了,再不修真的不行了!”我赶紧接过毛巾,安抚他:“张叔,我已经联系物业了,他们10点准时到,我陪你一起回家等,肯定帮你修好”,说着拿出记事本记录细节,指尖因着急有点抖——怕物业再拖延,也怕张叔情绪激动。
早上9点,我去便利店旁边的药店给王奶奶买降压药,拿出记事本确认:“要XX牌,5mg的,麻烦拿两盒”。付完50元,药店老板笑着说“陈主任,又帮老人买药啊,你真是热心”,我点点头,心里想着“等王奶奶有钱再还,先让她吃上药”。送药到王奶奶家,她拉着我的手不肯放:“小陈,你比我亲闺女还贴心,我儿子在外地,要是没有你,我这药都不知道去哪买”,我笑着说“应该的,您记得每天吃两次,下次快没了提前跟我说”,转身下楼时,小腿的疼痛让我走得很慢,只能扶着楼梯扶手慢慢走——怕老人看见担心。
上午10点,陪张叔回家等物业,却接到物业电话:“维修师傅临时有急事,下午2点才能来,你跟居民解释一下”。张叔瞬间发火,把毛巾摔在地上:“你们这是骗人!我反映了一周,每次都拖,我要去投诉你们!”我赶紧拦住他:“张叔,别生气,我现在再给物业经理打电话,要是下午还不来,我帮你联系其他维修队,费用我跟社区申请,肯定不让你吃亏”。挂了电话,我对着天花板叹气——社区经费紧张,申请流程至少要三天,看来只能先自掏腰包垫付,不然张叔的家具真的要泡坏了。
中午12点,我在社区办公室啃盒饭,刚咬了一口,就想起还没给女儿充饭卡。赶紧打开手机银行,给女儿转了200元,又发消息:“女儿,模考加油,妈相信你,等你周末回家给你做糖醋排骨”,消息发出去,却没人回复——女儿可能在准备模考,没看手机,心里满是愧疚。
下午2点,组织青少年读书活动。我既要给孩子们分发图书,又要讲社区安全小故事,嗓子越来越哑,只能时不时喝口枸杞水润润喉。活动进行到一半,物业终于发来消息:“维修师傅已经出发,10分钟到张叔家”,我心里松了口气,赶紧给张叔发消息:“张叔,师傅快到了,我活动结束就过去”。
下午4点,活动结束后,我赶紧赶到张叔家,维修师傅正在修漏水。我全程盯着,怕师傅偷工减料,时不时问:“这里会不会还漏?要不要多涂层防水?”师傅笑着说“陈主任,你放心,修完肯定不会漏了”。傍晚6点,漏水终于修好,张叔握着我的手说“谢谢你,陈主任,要是没有你,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笑着说“应该的,您以后有问题随时找我”,转身却发现小腿疼得站不稳,只能靠在墙上缓了5分钟。
晚上7点,我终于有空给女儿打电话,却没人接。这时丈夫发来消息:“台风过去了,我安全了,货车有点损坏,要修几天才能回家,你跟女儿说一声”,我回复“安全就好,别太累,我会跟女儿说的”,挂了消息,眼泪差点掉下来——家里的事我一点都帮不上,只能靠丈夫自己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