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点40分,我冲进台里,刚打开电脑改稿件,观众热线就打了进来,是位带着哭腔的阿姨:“陈老师,我家在城西菜市场,今天菜价涨了一倍,我们退休老人吃不起啊!”我赶紧拿笔记录,声音尽量放温和:“阿姨您别着急,我今天直播会重点说这个问题,也会联系物价局,有消息第一时间告诉您”。挂了电话,喉咙的灼痛感更明显,我赶紧泡了杯胖大海茶,边喝边改稿件,键盘敲击声与热线电话铃声交织在一起,像在催促着时间。

        上午9点,策划会刚结束,妻子发来消息:“女儿问你到哪了,我说你在路上堵车,她一直在门口等”。我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却敲不下去——女儿的小书包上还挂着他送的话筒挂件,每次家长会都要背,这次却要让她失望。我只能回复“等直播结束我立刻回家,给她带最喜欢的蛋糕”,然后强迫自己把注意力转回稿件,在“摊主采访案例”旁补充了句“重点问老人买菜难问题”。

        中午12点,我抽空跑到台附近的书店,却被告知《钢琴进阶教程》卖完了,只能买另一本同系列的教材,封面不是女儿想要的蓝色,心里满是愧疚。回到台里,小林拿着彩排稿跑过来:“陈老师,衔接段我还是记不住,怎么办?”我拉着他走到演播厅,把稿件铺在地上,用粉笔在地面画思维导图:“你看,从社区养老转到菜价波动,就说‘老人们不仅要住得安心,吃得也得放心’,这样过渡就自然了”,彩排到下午2点,小林终于能流畅衔接,我却累得靠在柱子上,喉咙疼得说不出话,只能含着润喉糖缓解。

        晚上7点30分,直播开始。聚光灯打在身上,我握着话筒,尽量让声音听起来平稳温和:“欢迎收看《民生观察》,今天我们首先关注大家最关心的菜市场价格问题”。镜头切到摊主采访画面时,我趁机喝了口护嗓茶,眼角余光瞥见监控里女儿的照片——贴在提词器旁,是早上特意粘的,想让自己记得为什么要坚持。访谈张奶奶时,她说起“儿子三年没回家,自己爬六楼买菜”,我赶紧递过纸巾,声音放轻:“您放心,我们已经联系社区,以后会有志愿者帮您送菜上门”,观众留言区瞬间刷满“陈老师太暖了”“希望能帮到张奶奶”。

        晚上10点,直播结束,复盘会开到11点,导播说“今晚观众满意度98%,菜价问题已经引起物价局关注”。我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却收到妻子发来的视频,女儿趴在桌上睡着了,旁边放着那本新买的钢琴教材,妻子说“她说明天等你回来一起练新曲子”。我站在演播厅门口,看着空无一人的观众席,眼泪终于掉下来——自己握的话筒传递了无数百姓的声音,却没能兑现对女儿的承诺。

        深夜12点,我回到家,把草莓蛋糕放在女儿床头,轻轻帮她盖好被子,看见她枕头下藏着张画:画里的他举着话筒,身边有好多笑脸,女儿站在他脚边,手里拿着满分试卷。我蹲在床边,在她额头亲了一下,心里默念“下次一定陪你”。

        三、话筒外的暖阳

        再次醒来时,身上还带着淡淡的胖大海茶香。我摸向喉咙,没有灼痛感,只有后勤车扶手蹭的小划痕。手机在裤兜里震动,是《民生观察》节目组的群消息:“陈默老师的‘社区养老专题’获全国民生类节目金奖!台里特批5天带薪年假,女儿的钢琴考级视频已经在直播中播放,观众纷纷留言‘这是最温暖的民生声音’!”

        我推着补给车走进演播厅,看见陈默穿着那件浅色系亲子装,妻子和女儿站在他身边,女儿手里拿着《钢琴进阶教程》,封面是她最喜欢的蓝色——是台里同事特意帮他买到的。他胸前别着金奖徽章,正在给观众回信,张奶奶的信放在最上面,上面写着“社区已经给我安排了志愿者,谢谢陈老师还记得我”;小林拿着新的访谈提纲,自信地说“陈老师,这次农民工专题我能独立完成了”;导播递过来一张行程表:“这是你的年假安排,我们已经帮你订好了郊外民宿,带女儿去看红叶吧”。

        女儿跑过来,举着手机给我看:“叔叔你看,爸爸在直播里放了我弹钢琴的视频,好多人给我点赞!”陈默走过来,笑着说“其实最该感谢的是观众,他们愿意听百姓的声音,也愿意理解我们的不完美”。他的眼底没了黑眼圈,嘴角的笑容自然又温暖,西装内袋里的女儿画作,被装裱成了小相框,放在演播厅的展示架上,旁边写着“民生声音,源于每一份平凡的牵挂”。

        “陈老师,该录获奖感言了!”工作人员喊道。他牵着女儿的手走向镜头,话筒里传来他温和的声音:“民生主持人的话筒,不仅要传递政策与真相,更要装着百姓的喜怒哀乐,也装着家人的等待——谢谢我的家人,也谢谢每一位信任我们的观众”。

        风卷着后勤车的塑料袋,哗啦啦地响,像在应和演播厅的掌声。我看着聚光灯下的一家三口,突然明白陈默话筒里的秘密——那些磨破的稿件、沙哑的喉咙、没赴约的家长会,不是“狼狈的证明”,是他把对百姓的责任,融进了每一次直播里,把对家人的爱,藏在了每一次弥补里。就像那杯泡着胖大海的青瓷杯,看似普通,却装着最真挚的民生温度;就像女儿的画作,看似微小,却给了他坚持下去的勇气。

        下次后勤补给时,我还要来演播厅,陈默说“年假回来后,要做个‘亲子民生’专题,让更多家长知道,陪伴与责任同样重要”。顺便问问他,女儿的新曲子练得怎么样,郊外的红叶好不好看,我也想听听,那个终于能平衡工作与家庭的主持人,笑着说起这些时的声音到底有多甜。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迷你中文;http://www.ciaacexpo.com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