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李大人道:“臣以为,应对边地新挑战,需‘软硬兼施’。对吐蕃的宗教渗透,既要加强管理与限制,也要通过文化交流与惠民政策,争取边民民心;对漠北的资源争夺,既要调解与划分资源,也要加强军事威慑,防止冲突扩大。”
太子慕容瑾(注:此处为笔误,太子应为慕容曜之子,前文未明确命名,暂设为慕容瑾)道:“儿臣附议太师。此外,可在边地设立‘文化交流中心’,推广南夏的儒学、法律与文化,同时尊重当地的宗教与习俗,实现文化融合;在漠北设立‘资源管理局’,统一管理草原资源与通商路线,确保各方利益均衡。”
新帝从之,令西域都护府加强对宗教活动的管理,设立文化交流中心;令漠北都护府组织调解,设立资源管理局。经过多方努力,吐蕃的宗教渗透得到有效遏制,边民的归属感增强;漠北的资源争夺得到解决,边地恢复稳定。
——
八、财政金融的风险防控:通胀治理与“金融监管”
永曜六年春,官票制度推行三年,流通范围不断扩大。然因部分地方官员为筹集资金,擅自发行地方票据,导致货币供应量过多,出现了轻微的通胀现象。物价上涨,百姓生活受到影响,民间出现不满情绪。
户部尚书苏廉上书,请求加强财政金融的风险防控:“皇上,通胀乃财政金融之大敌,若不及时治理,恐引发经济动荡。臣请采取三项措施:一是整顿地方票据,严禁地方官员擅自发行票据,统一由票号总司发行官票;二是收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官票的发行规模,提高利率,吸引资金回笼;三是加强物价监管,设立‘物价监督御史’,查处哄抬物价、囤积居奇的商人,平抑物价。”
御史大夫赵大人道:“臣附议苏大人。此外,需建立‘金融监管体系’,设立‘金融监管总局’,统筹监管票号、公债、银行等金融机构,防范金融风险;建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定期监测物价、货币供应量、财政收支等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新帝从之,令苏廉牵头,整顿地方票据,收紧货币供应量,加强物价监管;令赵大人牵头,设立金融监管总局,建立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经过半年的治理,通胀现象得到有效控制,物价恢复稳定,百姓情绪平复。
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也为南夏的金融稳定提供了保障。金融监管总局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防范了金融风险;经济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让朝廷能够及时掌握经济运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