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4章重文轻武?万万不可取!
朱标看着完善后的新政章程,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宽刑不宽贪,减赋守底线。这承天新政的核心框架,总算是清晰了。既体现了仁政的底色,又守住了治国的根本,既革除了洪武朝的积弊,又没有全盘否定父皇的心血,想来父皇也会认同。”
宽刑、减赋的核心议题商议既定,朱雄英话锋一转,提出了朝堂之上多次被提及却始终未决的关键问题:“父皇、高炽,除了律法与赋税,还有一事关乎朝堂根基,必须在新政中明确——便是洪武朝以来‘重武轻文’的风气。这些年,武勋将领地位尊崇,文臣虽掌政务,却始终在话语权上稍逊一筹,甚至不少文臣因言获罪,导致朝堂之上文臣噤声,不利于朝政的全面发展,此事是否该一并调整?”
话音落下,朱高炽便点头回应:“雄英提及此事,并非无的放矢,这是开国初期的必然选择。但凡王朝肇建,皆是重武轻文,何也?盖因天下初定,时局未稳,急需能征善战的战将开疆拓土、护国安民。大明开国之初,残元势力盘踞漠北,时常南下侵扰,云南、辽东等边疆地区仍需武力平定,若不倚重武勋将领,如何稳固江山、扫清余孽?”
他进一步解释:“洪武朝的武勋们,皆是从尸山血海中拼杀出来的功臣,他们手握兵权、战功赫赫,父皇给予他们尊崇地位,既是论功行赏,也是为了让他们继续镇守边疆、震慑外敌。文臣虽能治理内政,却难抵刀兵之患,在那样的乱世背景下,重武轻文是维系王朝存续的必要之举,无可厚非。”
朱标闻言,接过话茬说道:“高炽所言极是,洪武朝重武轻文,是时势所需。但如今时移世易,天下承平多年,虽边疆偶有战事,却皆规模不大、不足为惧。开国之后,江山稳固的核心已从‘打天下’转为‘治天下’,此时更需要修生养息、发展民生、整顿吏治,文臣的作用愈发凸显。雄英这一点提得很好,‘重武轻文’的风气必须要改,否则文臣积极性受挫,朝政治理难以周全,长久下去,难免会生出新的积弊。”
“改是必然,但绝不能乱改!”朱高炽当即语气严肃地提醒,“自古以来,治国之道在于文武并重,讲的就是一个平衡二字。武能安邦,文能治国,二者如同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更不能偏废。若是为了矫正‘重武轻文’,便矫枉过正,直接转向‘重文轻武’,那么朝堂之上的权力平衡将会被彻底打破,后果不堪设想!”
他目光锐利地扫过二人:“文臣缙绅群体,向来精于算计、热衷争权夺利,他们对权势的攫取从未停歇。只要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在朝堂之上占据绝对优势,他们便会步步为营,通过制定律法、掌控财政、任免官员等手段,慢慢攫取朝堂大权,直至形成尾大不掉的势力,彻底架空皇帝!”
“这……不至于吧?”朱标与朱雄英皆是一惊,脸上满是难以置信的神色。
朱标沉吟道:“文臣皆是饱读圣贤书之人,深受儒家忠君思想熏陶,怎会如此不堪?高炽你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
第724章重文轻武?万万不可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