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4回忆录14
二十六、景曜中兴的深水区
景曜七年冬,风染霜薨逝。举国哀悼,丧礼毕,新帝慕容宸守孝三月,朝政暂由太子慕容曜监国。太子行事稳健,依祖母遗训,戒躁、戒私、戒逸,每日视朝,亲理政务,四辅协同,内外安宁。
然盛世之下,隐忧渐显。国库虽充盈,却因连年救灾、边备、河工与惠民局支出,财政结构日趋“刚性”;海贸勃兴,白银流入增多,物价与货币管理渐成难题;北境与西域虽安,漠北与西境的小规模冲突此起彼伏;江南豪族虽收敛,地方兼并与土地流转的新问题仍在;而“新政续编”的深入,必然触及更深层的利益格局。
景曜八年春,守孝期满,新帝慕容宸复位视朝。他深知,盛世若要“永续”,必须在深水区推进更精细、更制度化的改革。
——
一、财政税制的“量入为出”与“税基扩容”
户部尚书苏廉上《财政三策疏》,指出当前财政三大隐忧:一是边备与河工为“刚性支出”,逐年递增;二是惠民局与科举扩招增加“经常性支出”,压力日增;三是海贸带来的关税与市舶税波动较大,财政结构不均衡。
苏廉建议:“一,推行‘量入为出’的预算制度。每年秋,由户部会同六科给事中、御史台,编制来年预算,明确各项支出额度,不得随意超支;二,税基扩容。在不增农税的前提下,扩大商税、关税、盐税、矿税的征收范围,规范征收流程,打击偷税漏税;三,设立‘国家平准库’。丰年收储,灾年动用,平抑物价,稳定财政。”
御史大夫赵大人表示赞同,但亦有顾虑:“税基扩容,须防官吏借征税之名,扰民敛财。臣请设‘税监御史’,专司监督税收,严禁苛敛。”
相国王大人则提出:“预算制度,须以‘绩效’为导向。各项支出,须明确绩效指标,年终考核,未达标的部门,来年削减预算。如此,可杜‘无效支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