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部尚书苏廉与兵部尚书王大人联名上书,请求:“一,扩容市舶司。在广州、泉州、宁波三城增设市舶分司,增加官员与人手,提高管理效率;二,深化海禁开放。在三城基础上,增设杭州、福州、漳州为通商口岸,扩大开放范围;三,规范海贸行为。制定《海贸条例》,明确商人权利义务,打击走私、偷税漏税、欺诈等行为;四,加强海军护航。扩充海军编制,建造更多战船,将护航范围延伸至远海,设立海上驿站,保障商队安全。”
新帝召四辅会议。礼部尚书李大人道:“增设通商口岸,深化海禁开放,乃顺应民心之举,可进一步促进海贸发展,增加国家税收。然需加强管理,防止奸细混入,泄露国家机密。”
御史大夫赵大人道:“规范海贸行为,打击走私偷税,乃维护市场秩序之举。臣请设‘海贸御史’,专司监督海贸活动,查处违法行为。”
新帝从之,颁布《海贸条例》《市舶司扩容条例》《海军护航条例》,于景曜九年春推行。
扩容后的市舶司,管理效率大幅提高,通商口岸拥堵问题得到缓解;新增的通商口岸,吸引了更多民间商户出海,海贸规模进一步扩大;《海贸条例》的实施,规范了海贸行为,市场秩序井然;海军护航范围的延伸,海盗不敢轻易劫掠,远海商队安全得到保障。
海贸的深化,不仅促进了南夏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与海外诸国的文化交流。南夏的丝绸、茶叶、瓷器、纸张、印刷术等传入海外,海外的香料、宝石、药材、农作物等传入南夏,双方互利共赢。
——
四、河工与治吏:黄河治理的“长治久安”之策
景曜九年夏,黄河中下游再次出现险情。虽经此前治理,堤坝加固,但连日暴雨,河水暴涨,部分堤坝仍出现渗漏、溃决苗头。新帝慕容宸闻之,立刻令工部尚书前往灾区勘察,制定治理方案。
工部尚书回报:“皇上,黄河治理,非一日之功。此前治理,重在‘堵’,加固堤坝,封堵决口。然黄河泥沙淤积严重,河床逐年抬高,若仅靠‘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臣请推行‘疏堵结合’之策:一是‘疏’,疏通河道,开挖支流,降低河床水位;二是‘堵’,加固堤坝,修建防洪工程;三是‘治沙’,在黄河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从源头控制泥沙淤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