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帝从之,颁布《都护府条例》,于永曜三年春在北境与西境设立漠北都护府与西域都护府。秦岳任漠北都护府都护,李将军任西域都护府都护。
都护府设立后,迅速推进边地整合:一是军政合一,统一指挥边军,加强防御,小规模冲突大幅减少;二是汉夷共治,吸纳部落首领与地方士绅任职,尊重当地习俗,边民归属感增强;三是经济建设,兴修水利、开垦荒地、扩大通商,边地经济迅速发展;四是汉化教育,设立学校,教授汉字、儒学与法律,文化融合加速。
漠北都护府辖区内,白鹿部与鹰扬部首领被任命为都护府司马,协助秦岳治理漠北;西域都护府辖区内,沙陀部首领朱邪被任命为都护府长史,协助李将军治理西境。边地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加紧密,边地稳定局面进一步巩固。
——
三、海贸全球化布局:市舶司扩容、航线拓展与“海上同盟”
永曜三年秋,广州、泉州、宁波三城通商口岸运营多年,成效显著。海贸税收已成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民间海贸蓬勃发展。新帝慕容曜欲进一步推进海贸全球化布局,令户部尚书苏廉与兵部尚书王大人联名制定《海贸全球化条例》。
《海贸全球化条例》的核心内容有三:一是市舶司扩容,在杭州、福州、漳州、温州、潮州等沿海城市增设市舶司,扩大通商口岸范围;二是航线拓展,鼓励民间商户开拓东南亚、南亚、西亚与东非航线,朝廷提供导航支持、海军护航与税收优惠;三是海上同盟,与海外诸国签订通商盟约,建立“海上互信机制”,共同打击海盗、保护商队安全。
条例一出,民间商户踊跃响应。广州、泉州的商人组成“海贸联盟”,集资建造大型海船,配备先进的导航设备与武器,开拓东南亚与南亚航线;宁波的商人则聚焦东非航线,与东非诸国建立通商关系,进口香料、宝石与象牙,出口丝绸、茶叶与瓷器。
朝廷亦积极推进海上同盟。翰林学士柳明远奉命出使东南亚诸国,签订《东南亚通商盟约》,约定互享最惠国待遇、共同打击海盗、设立常驻通商据点;礼部侍郎张衡出使西亚诸国,签订《西亚通商盟约》,开通陆上丝绸之路与******的联动通道。
海军护航范围也大幅延伸。兵部尚书王大人令海军扩充编制,建造更多的战船与巡洋舰,在东南亚、南亚与东非航线设立海上驿站,提供补给与维修服务。海军的有力护航,令海盗不敢轻易劫掠,商队安全得到保障,海贸规模进一步扩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